搜读云

繁体版 简体版
搜读云 > 欢迎来到神之领域! > 第17章 雪中幽灵

第17章 雪中幽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停泊点离城镇不算太远。

顺着别人指路的方向一路往前进发,没过多久陆舆就看见了一片很密的树林。

树木立于白雪之上,只有枝条,没有枝叶,枝干上铺着一层雪,风一吹,上面的散雪就纷扬地落下来,乍眼望去,似乎在下一场小型的人造雪。这里确实有孟婉之日记里写的那样壮观。

陆舆穿过树林来到海边。

与他想象中水光潋滟的海不同,风雪港的大海,上面是结了冰的。

安静。

没有海浪也没有波光,甚至连鸟叫声都没有。

大片大片剔透的冰凝实在海面,有霜,结白的霜将冰覆盖,冰层没有裂缝,也没有裂缝,更没有脚印,完美的像是一副大自然做出的画。

陆舆见过的更多是荒野。

从五岁起,他就已然将大片大片纳入眼底,凝实的土地,他踏于之上时,其实更多的感受不是他“踩上”了大地,而是他被土地“托举”起来了。

陆舆曾无数次通过土地,感受过大自然的旷远与安定。

但……

这是他第一次,从一片什么都没有的结冰海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威严与平静。

不远处,一艘标准的双桅横帆船浮在冰面上。

浮!在!冰!面!上!

“……”陆舆的目光一下就停在它身上了。

这艘双桅横帆船它的两根桅杆上均挂横帆,帆的材质与他见过的都不一样,不是淡黄色,也不是白色,而是如冰雪一样的剔透色泽;船体不大,和小游艇差不多,粗略看去能载十几人,但装下陆舆自己绰绰有余;船只异常精致,是独属于做工的那种精致。

整艘船隐没在风雪里,又漂浮与冰雪上,它像一个雪中的幽灵。

安静、无声、强大。

不管它使用起来感觉怎么样,单是外形,这船就不愧于陆舆在这次任务里付出的精力了。

像这种凭外观就让人下意识觉得它强大的船——

神域开服到现在,拿到的人应该也不多吧?

又或者,它本身就是唯一存在的!

“嗯,最后一步……”

陆舆没忘记主线任务对他的要求是:寻找船的踪迹,探寻过往真相。

船,系统已经给他了。

所以,现在就轮到他来告诉系统,这过往真相,究竟是什么了?

陆舆在想,既然系统将“寻找船的踪迹”与“探寻过往真相”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作为整体任务目标,或许是想暗示玩家,在这最后一步中,有关真相的完整度会直接影响这艘船的使用情况?

如果玩家最后推出的真相太少,到时候,拿到手里的大概率会是一艘减配版的船吧?

又或者干脆连船都不给了?

…………

系统时间下午五点二十分,陆舆登船。

登船的瞬间,他感受到了从船体传来的,一股很轻、很缓的结界力量,这股力量像一赌柔软的空气墙,无声无息地阻挡着试图上船的人,不过,似乎检测到陆舆身上有什么“通行证”,于是这堵墙又很快消散了。

船的内部结构与在外面时看到的没有太大区别。

船内似乎加了恒温装置,整体温度并不冷。

晶莹的桅杆在淡色夕阳下闪烁着微芒,陆舆在船上简单的转了一圈就来到了船长室。

船长室一般是船只的总指挥台,不过,考虑到玩家零开船的经验,出现在船长室的东西并不复杂,唯一专业化点的是一个简易操作台。陆舆点开它。

操作台的显示屏亮起。

奇怪的是,屏幕上浮现出的却不是各种的船只数据,而是一张很漂亮的风雪图。

图片的绘画风格是童话风。

笔触很温暖,风雪、幼孩、篝火、星空、笑容……

画中存在的要素很多,但仔细辨认的话,不难认出,它画的是童话风的风雪港。

“看图说话?”陆舆下意识想到了这个词。

他刚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教授就很喜欢用这个方式教他。

当然了,理工男的世界,画出来的可不是这种温馨童话,而是各种各样的机械零件,比如螺丝先生战胜了路由器然后抱得显示屏公主成功归返工具箱的世界啦什么的……

“哦,不对。”陆舆摇摇头。

他反应过来了。这不可能是普通的看图写话,这应该就是第三轮任务的完成方式。

因为,第一轮任务找人问话,第二轮任务商谈交流,两轮都是任务中都有明确的NPC的交接人的,但第三轮却没有给出具体的NPC让陆舆交接任务。然而,系统总要判定任务是否完成吧?

于是,要与陆舆交接任务的,就从NPC变成了一副……画?

可是画又不会说话。

画也没长耳朵。

怎么说?怎么听?又怎么交接?

陆舆伸手点了一下那幅画。

如同石子抛入湖泊,画被触及的位置立即泛起一阵涟漪,水波一样的纹路向外荡开,同时,被点击的位置如加了放大镜般从远及近,直接放大。

他点的是一扇很小的窗,经过放大后,能直接看见屋内的景象。

而陆舆对这个屋子也不陌生。

虽然画风有点不同,但他不会认错,这是老孟的家。

【系统提示:您是否确定现在开启新的启程(三)任务交接? Y/N】

【提示,本次交接为一次不可逆环节,一旦选择开启,不可退出,不可重来。】

“果然……”

都戳到这一步了,陆舆看到熟悉的房间后,不用系统提示,对本次任务的交接方法就确定下来了,“嗯,的确不是看图说话,而是用图说话。”

系统给了他一张图。

目的却不是要告诉陆舆什么事情。

而是,要陆舆用图片里的要素,组出一个关于“过往真相”的故事。

他得告诉系统一些什么事情!

就用这张图。

孟婉之的一本日记,让陆舆猜出了真相的前半截。

而张先生的两个回答,则清晰地告诉他,真相的后半截,不是能靠日记就猜出的。

他缺失了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那一环,才是导致“真相”发生的真正原因。

陆舆那时告别张先生后,去问两个问题的人其实是老孟,那两个问题也很简单,第一是风雪港有新闻行业吗,老孟说没有,于是,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有人拿到了报纸,那会是从哪来的?

老孟说:外来者。

这同样是一个最开始就被提及的词。

在张先生口中。

当时她说的是,这就是你们外来的礼仪吗?

所以,陆舆判定,张先生绝对接触过“外来者”,在接触陆舆之前。既然风雪港不出海,唯一接收新闻的途径只有外来者的馈赠,那么,关于真相的突破口,自然就只剩一个——那个外来者是谁?

Ta又会用什么留下线索,告知真相?

于是陆舆来到了中心酒馆,他找到李富贵,拿到地下室的钥匙,在地下室打了几十只小怪,终于,摸到了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航海日志。

而现在。

陆舆的直觉告诉他,整个故事推理中,那个始终缺失的,关于真相最重要的那部分内容——孟婉之失踪之谜——就他手里这本日志上了。

陆舆抬手选了N,拒绝了现在就开始交接任务。

随后,他在船板上坐了下来。

系统时间下午五点半。

陆舆吐出一口气,轻轻地翻开了在地下室抢来的,有关真相的最后一块拼图。

…………

“11月30日,晴”

“登上了张先生赠与的船只,并不认识它的类型,但觉得很好看。我问她是否可以拍照留念,张先生不可置否地点点头,我便当她答应了,一连拍下了许多张,如果主编允许,我希望它能作为本次新闻的附图。它实在美好,因而更衬出这个时代的悲哀。”

“走之前张先生问我:‘记者同志,人类真的有存续的必要吗?’”

“我不知道说什么。只好说:‘总有必要的,只要还有人愿意坚持与世界斗争。’登船后我又想到,大海之上,生命并不重要,或许唯有真相永恒。总要有人斗争的,不是吗?”

这是日志的第一页。

但这也不是日志的第一页,因为它的内页有明显撕毁的痕迹,应该有好几张纸都被撕了。

无论是看这本日志的状态,还是看日志的内容,都能看出,这位攥写航海日志的人并不是一位专业的船长。

因为正规的日志是不能被随意损坏的,记录的内容也不该是像现在这样类似家长里短的内容,而是有关各种船只的状态、航行情况、是否遭遇了什么事情、船员状态等等。

但,即使如此,Ta记录下的第一段内容所蕴含的信息量就已经够丰富了。

不超过一百五十个字的一篇日志,直接点明了三个事实。

第一,这艘船是张先生的,但也是她送给日志主人的。

第二,日志主人是一位记者!

第三,而这位记者先生,他从张先生那里,获得了足够多的真相——他这次的返航,是为了回去揭露那个真相的!

那么,记者先生在这里做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他带走的真相是什么?最后那篇新闻又真的发表出来了吗?

什么叫时代的悲哀?什么又叫唯有真相永恒?

整个故事究竟是怎样综合在一起的?

“……”

陆舆坐的笔直,他抬手,翻向了日志的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