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读云

繁体版 简体版
搜读云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33章 周朝(十六)

第33章 周朝(十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人说你怎么不说“烽火戏诸侯”呢?据考证,烽火这种东西是汉朝才出现的,汉朝和周幽王时期最少隔了五百年,周朝的时候据说是敲鼓警报,所以这“烽火”首先就不成立了;至于“戏诸侯”有没有呢?如果有也算不上什么,大家都看得出周幽王的政治素养靠近白痴,这么做过也是很有可能的——不光为搏美人一笑,考验一下诸侯的忠心啊什么的也是有可能的。

不管有没有,好多诸侯看不上他不救他反而去投机前太子也都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前太子值不值得投靠,口头效忠一下也不花钱。

总之,周幽王被自己丈人和儿子做带路党领来的敌人干掉了。褒姒呢?有人说被犬戎给掳走了,有人说她自杀了,倾巢之下无完卵,动乱的时代,没有自保之力的美人,结局好不到哪里去的,再说男人大概都觉的不写死她是不合适的。

周幽王和新太子都被杀了,旧太子他外祖父带着旧太子还有兵,还有找人借的兵,回来了,同意吧――你能比先王更跟太子亲吗?先王都被人给劈了呀。于是先太子姬宜臼登基,这就是平王。

“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只存在于童话。当了天子的周平王和他所有的前辈一样,必须马不停蹄的奋斗。周幽王留给他的烂摊子可真烂的不得了。从周厉王被大家赶跑起周天子的面子就被人踩呀踩,周宣王捡起来一点,然后千亩一仗,吧唧又掉地上了,周幽王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捡,但最少最开始周边少数民族还没杀进来。

结果申候找狄人借兵,请神容易送神难,想着“他们来,他们吃,他们走”。结果他们来也来了,吃也吃了,走是不愿意走的。还是都城好啊,吃的好喝的好穿得好用的好,风都比老家软和,美女都比老家的水灵。金银财帛当然运回老家,吃喝气候可运不回去,能多呆决不能少待。讲理讲什么理?我们带着这么多兵,这么辛辛苦苦大老远的赶过来了,目的达到了就想赶我们走啊?我就算答应了也得看看我手下的兵答不答应!!申候要是兵力够强绝不会找人借呀,忍吧。

他忍得,别人不一定忍得,毕竟周还是宗主国,还有些诸侯的人质在都城,还有些大臣家眷在,这一次兵乱谁知道大户人家里死了多少人,更别提一般百姓了。另外就是总有一两家对周朝社稷比较关心的,比如说晋国(同宗)、卫国(同宗)、郑国(亲爹被杀了儿子赶紧来报仇)、秦国(忠君报国?投机?兼而有之?)都领兵来助战了,不管过程如何,犬戎跑了。

大家见面一合计“国不可一日无主啊”,周幽王也没听说还有其他儿子,元太子宜臼才做了天子。可这一场兵火都城都毁了,宫殿也残了,金银珠宝也都让人抢了,诸侯大臣们心都灰了,就连周平王虽然对各路功臣都进行了赏赐——申候又重新登上候位;卫武公位列三公做司徒又加了封地;郑世子掘突做了郑袭了爵位做了郑伯,留朝做卿士;秦首领提干加封秦伯,开始位列诸侯——但是他还是心虚害怕,这犬戎来这一回路也熟了,兵力又没怎么损失,再来可怎么办?这宫殿也不能用,老百姓也很凋敝,要不迁都吧,迁到东都洛阳,那里就应该安稳多了,最少犬戎一下子攻不过来,再说那周围还好几十个同姓属国呢,不怕没人保护他。

有人说不是有申候吗?申候有兵啊,申候得了候位,订了一个有为的女婿(新郑伯掘突,此女为武姜,后面还有她的故事),赶紧着就回国去了,犬戎正挨着申国,被赶跑了绝不会干休啊,早就自顾不暇。晋候也回去了,他们也挨着戎狄,老家被人抄了就不妙了。卫候八十多了也不能使劲使唤哪,秦伯呢?对,他们也一直挨着犬戎跟犬戎也总打仗,这一会也让他们去打!但是的给人家好处吧?干脆我要迁都了,这一片被犬戎糟蹋过的土地,你能收回来的话,能收回多少都归你!

要说就没有人劝一劝吗?卫武公劝了,卫武公说:“镐京左有崤、函,右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洛邑虽天下之中,其势平衍,四面受敌之地,所以先王虽并建两都,然宅西京,以振天下之要,留东都以备一时之巡。吾王若弃镐京而迁洛,恐王室自是衰弱矣!”周平王不听啊,他怕犬戎来了把他也干掉,他爹就是犬戎给干掉了啊。

卫武公心里不痛快:“这犬戎是虎狼之师,本来就不该找他们借兵!申候既然跟犬戎好,让他想办法!”申候这时候已经被打得肝颤了,求周平王快点发点兵救救我呀。周平王决心一下,迁都,于是就迁了。跟着走的百姓也有,走不了的也有——抛家舍业的走了,命也不一定有保障,东都本来人家地盘都划的好好的,就算是贵族这一脚插不插的进去还是两说,一般平民就更难说了。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到“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连天子都没了权力,各诸侯国弱肉强食,大事都是谁拳头大听谁的。周平王这么听话,所以大家也大都喜欢他——再换个王能这么不聪明不胆大又这么好说话吗?这期间秦跟犬戎打得不亦乐乎,不过几年,秦打到了岐山脚下,收复了大片国土,仗继续打,“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这里虽然记录说献给周了,但是我们客观的去想,以周平王的智商和实力,可能连自己人都派不出来,说不得各路诸侯争一争谁恰逢其时谁就去统治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

周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继位。既然单独提到了,咱们说说鲁隐公的事情吧。

鲁隐公姬息是周公八世孙,名息,一作息姑,他的母亲是声子。他的父亲鲁惠公原来的夫人是孟子,但是孟子死得早,声子成为继室(也有人说就是小老婆,并没有当上正妃)。姬息的父亲鲁惠公为他娶媳妇,媳妇是宋国人,也是贵族,是宋武公弟弟女儿,名叫仲子。新妇仲子来到鲁国,鲁隐公的父亲惠公一见仲子惊为天人,于是把仲子收进自己后宫,儿媳妇变成成小老婆。

人可能要说,这不是乱/伦吗?算又能怎么样呢?不止鲁惠公这么干了,后面还有个卫宣公。

卫宣公先是和父亲卫庄公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下儿子公子伋,将其立为太子。等到太子伋迎娶齐国女子宣姜为妻,还没有成婚,卫宣公见宣姜长得漂亮,占为己有,并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这还不算,他还用计杀掉公子伋(这也是亲儿子),改立公子朔为太子。这是一个即霸占了小/妈,又夺了儿媳的。

还有个楚平王,单说楚平王大家可能不清楚他是谁,说到伍子胥应该不少人有印象。楚平王就是被伍子胥鞭尸的那个。楚平王派费无极去秦国迎接孟嬴和太子建成亲,费无极见孟嬴这么美丽,便劝平王娶她——最美的美女当然最配最有权势的人。平王动心了,就娶了预定的儿媳妇。当然原定的继承人太子建也被心神不安的费无极给害死了。被费无极害死的还有个人叫武奢,他的儿子伍子胥一夜白头逃到吴国,先后五次兴兵伐楚,大败楚国,楚王郁郁而终,死后被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

再有名的唐朝李治娶了老爹的小/老婆当皇后,李隆基夺了儿媳妇当贵妃。当一个人处到权力的顶点,如果政事上不太糊涂,或者还没有糊涂到太糟糕,他/她的私/生活基本上很难被限制。

我们转回来继续说鲁国的事。过了不久仲子为惠公生下公子允,就是后来的鲁桓公。息和允二人的母亲都不是正牌的大老婆 ,允的母亲仲子是右媵 ,地位仅次于嫡夫人,所以仲子地位比声子高贵。子以母贵,允虽然年幼然而地位尊贵,息虽然年长然而地位卑贱。但由于地位相似,所以息和允这种尊卑关系是隐秘的,鲁国人并不知晓。到惠公死时,息因年长而贤能,鲁国大夫们都举荐他,并要立他为国君。因为允当时太幼小,在这种情况下息如果推辞,那么就不知道允将来是否一定能被立为国君;如果允被立为国君,息又担心大夫们不能很好地辅佐年幼的国君,所以息只好代替允上台执政,息是为了立允才做国君的——话说允难道没有可能是息的儿子吗?

隐公五年(前718),在棠地观看捕鱼。八年(公元前715),与郑国交换天子所赐之封邑太山的枋和许田(这实质上是违法的,但是周天子没办法)。隐公十年(公元前713),鲁国联合齐、郑攻打过宋、许两国。在其中几场战役中,公子挥都立了大功,这样就导致了公子挥在鲁国的专权。

十一年(公元前712)冬,公子挥来见隐公,他神秘地屏退左右,然后对隐公说:“主公当了这么多年国君,国家非常安定,老百姓也都非常富足,满朝文臣武将没有不听从您的。现在太子允已经长大了,依我看,我最好还是趁早为您把他除掉,您好安安稳稳地继续当您的国君,也让我当个太宰,好吗?”

鲁隐公听了,非常惊愕地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太子允要当国君是先君的命令呀!我不过是因为太子允年幼的缘故,才代他做了十几年的国君,现在太子允确实已经长大了,所以我正在菟裘那个地方修建房子,将来好在那里养老送终。至于国君之位,我已经决定还给太子允了。”到底是谦让一下呢?还是说周公传下的礼仪就这么深入隐公的心了呢?或者按照八卦,允就是息的儿子,传给自己儿子最正常不过呢?

公子挥害怕公子允听到这个事之后杀了他,于是向公子允说隐公的坏话,诬陷隐公想要除掉公子允真正做国君,并请求让自己杀掉隐公。公子允听信公子挥之话,于是同意公子挥请求去杀隐公。

鲁隐公做公子的时候,曾经跟郑国作战,被郑国俘虏,贿赂了郑国大夫尹氏才得以脱身,所以隐公把尹氏的家神供一座园子里,时不常地去祭拜一下,祭拜完就住在附近大臣蒍氏家里。公子挥就趁隐公去祭拜时率军把隐公给杀了。公子允上台,即为鲁桓公,为了掩人耳目,桓公和公子挥又下令讨伐蒍氏弑君之罪,最后找了个替罪羊挡了过去。

《春秋》没有记载鲁隐公是如何被安葬的,因为要隐鲁瞒隐公被鲁桓公所弑这件事。按照《春秋》的体例,国君被弑,而弑君的坏人不被讨伐,就不记载葬礼,认为死去的君主就像没有臣子(没人为他效忠报仇)一样。《春秋》也没有记载隐公死的地点,按惯例,大概是不忍心说明(这样看可能埋得也不是很好)。

作者有话要说:修正了下标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