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读云

繁体版 简体版
搜读云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28章 周朝(十一)

第28章 周朝(十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除了对诸侯打肿脸充胖子,周恭王继位后,对治国的策略进行了很大调整。

在军事上,他改变父祖两代以武力征服天下的做法,裁减军队,明法息民,让更多的百姓安于生产,创造财富,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对外关系上,采取和平稳定的外交政策,对边境争端主要采用和平谈判的办法解决,尽量避免武装冲突。

在政治上,他废除原来的“土地国有,分封臣下”的旧制度,施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按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收缴税金。这是西周王朝首次把土地私有合法化。

周恭王这些举措对国家十分有利。因为在此之前国家只按原有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收税,贵族们私自开垦的耕地是不交税的。如今国家允许私田存在,私田拥有者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便视为非法私田,一经查出一律充公。这就迫使贵族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私田如实上报,而一旦上报,就必须得按规定交税,从而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但也必然加剧了周天子与诸侯贵族的矛盾,有头脑的诸侯,必然会把压力转移到领地内的臣民身上,再有头脑一点,就必然对百姓说天子最近不圣明,周围一定有小人作祟。周恭王的风评可能要下降了。

另外史记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某一天周恭王出游到泾水边上,当时密国国君密康公跟随周共王出游。恰逢有三位女子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隗氏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君王。野兽够三只就叫‘群’,人够三个就叫‘众’,美女够三人就叫‘粲’。君王田猎时,不敢猎取成群的兽;诸侯出行时,对众人也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嫔妃同一个氏族的女子不超过三人。那三个女子都很美丽。那么多美人都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拥有美物,最终准会灭亡。”密康公不听母亲的劝告,没有献出那三位女子。过了一年周恭王派兵灭亡密国。

这故事说的,好像密康公把美女给了周恭王就不会有事了似的,又好像周恭王多么好色。其实很可能就是有三位美女想通过密康公结识周恭王,已达到“她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密康公好色给截留了,密康公母亲很明智劝儿子,偏儿子不听 ,后来由于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灭国了。会不会有人继续说这全是美色惹的祸呢?你知道美女背后带着什么秘密吗?不然怎么三个美丽的女人就能正好在天子巡幸的时候找到关键人士密康公?

周恭王去世了,他的儿子姬畑继位,这位就是周懿王。周懿王的时候对诸侯的控制能力减弱,当时的诗人曾经作诗讽刺这件事。

我们看一下,前面的几位天子东征西战打下了大片疆域,到周穆王后期和周恭王开始解决统治内部的矛盾,想对诸侯加强统治,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尤其是周恭王时期的私有化的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贵族的利益,被各级贵族反对恐怕不可避免。而当统治者变成他的儿子周懿王,一个新的天子想要延续父祖的政策,在普遍被抵制的情况下,会变得很艰难。

所谓的“王室遂衰”应该就是诸侯不听他的话了,那么诸侯为什么不听话呢?因为他普遍性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为什么他们敢于不听话呢?很可能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变得强大了,而且最少在对付周天子的时候,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联合了。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周懿王也去世了,他的叔叔辟方(也有说法考证说就是他的弟弟,《史记》在这里被认为篡改过)继位,这就是周孝王。而周孝王去世后,诸侯又立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做了天子。

这里我们看周孝王的继位大约是宫变(周是嫡长子世袭制,周懿王有儿子),不管是自己能力够还是有人支持,总之做了天子。然后等到他死去,下一代天子是诸侯们立的,不是周孝王自己决定的。那么这很可能是宫变加政变。而被立的周夷王,能拥有有多大权力被多少人真心拥护,恐怕不难想象。“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政。”克制,不杀人,仁爱百姓。如果有权利而能克制当然可赞叹,如果一位天子失了权柄无从下手,一般来讲很难去赞美他。

周夷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姬胡继位,这位就是周厉王。

厉王即位三十年,大概是看他爹小心谨慎看腻了,他不愿意克制自己扣扣索索,于是他“贪图财力”亲近荣夷公,荣夷公的好处是有财要给大王发。大夫芮良夫劝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落了吧?荣夷公喜欢垄断财利却不知道大难临头。财利,本是天地万物所生所长,要想垄断,害处太多了。天地万物是供大家所取,怎么可以垄断呢?他触怒的人很多,却不防备大难。还用这些来教王,王难道能够长治久安吗?做为人民的王,本应开发财源而遍施其惠。尽管使神、人万物得其所,仍然每天提心吊胆,害怕引起不满。所以《颂》说:‘追念祖先后稷,能够配享于天,安定我众多百姓,无不合乎其原则。’《大雅》说:‘布施赐予,成我周邦。’这不正是广施财利而又畏惧灾难吗?所以能成我周邦,绵延至今。现在王学的是垄断财利,这怎么可以呢?一个普通人垄断财利,尚且要称之为‘盗’,作为王也这样干,愿意归附的人就很少了。荣夷公若得重用,周朝必定衰败。”

要说芮良夫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作为王,不给手下好处一定是不行的,要不谁给你办事呢?但是好处都归了属下,自己穷的要死了,别人也一定不会听你的话。没钱就没兵,没兵哪怕兵少了都没法打仗,你威胁不到别人,谁害怕你?更不会给你好处了(给乞丐钱除外,乞丐问题涉及到人的精神需求,而且涉及到的钱财的比例)。诸侯可以四处去开垦荒田,都城周围的土地却是有限的。即便可以更多的开发,还涉及到人手问题。天子实质上直接养不了太多的奴隶。

周厉王不愿意被臣下不当回事,到底还是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让他主持国家大事。但是这里有一句很点睛的话,就是“他(荣夷公)触怒的人很多”,荣夷公为的是周厉王,也就是说反对周厉王的人不要太多。

周厉王行□□,奢侈傲慢,住在国都中的人非议王(要知道周王主要的收入其实来自贵族的朝贡,而舆论导向也往往跟贵族的言论有关,老百姓往往盲目不知利害,被人因势利导,就做了炮灰)。召公劝谏说:“人民受不了您的政令了。”

这里的召公应该是早期的召公的后代,也是贵族之一。这样被指到鼻子上反对,周厉王很恼火,于是找了一名卫国的巫士,派他监视非议王的人。凡是报告上来有属于这种罪的都杀掉(□□)。这样非议是减少了,诸侯也不再来朝见——你不是能杀人吗?我们不来见你了,你爱杀谁就杀谁吧,不跟你玩了。

人不来,基本贡品也就不来。贡品不来,周厉王只怕更穷了。打仗吗?那也要周围的诸侯肯出兵辅助。人家大部分都不理你,更不会出兵了,另一部分不得不朝贡的,只怕实力就不行。

三十四年,周厉王的控制更加严格,国都中的人都不敢说话,走在路上只能以目光示意。厉王很得意,告诉召公说:“我能平息人们的非议,使他们连话也不敢讲。”召公说:“这是因为您把他们的嘴堵起来了。堵人民的嘴可是比堵水还要危险。水被堵塞会决堤泛滥,伤人肯定很多,人民也是一样的。所以管理水的人要对水加以疏导,管理人民的人要让他们畅所欲言。因此天子为了了解下情,要让上至公卿下至列士的人都献诗,让盲乐师献曲,让史官献书,让师规诫,让无眼珠的盲人叙事,让有眼珠的盲人朗诵,让百工劝谏,让庶人街谈巷议,让近臣都来规劝,让亲戚补察过失,让音乐师和史官来教诲,让老人们来整理,而后由帝王斟酌,所以政书得以施行而不违背情理。人民有嘴,就像土地上的山川是财货之源,平原沃野是衣食的来源。让人开口讲话,好事坏事都能反映出来。做好事而防备坏事,是财货和衣食的真正来源。人民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讲,才能把事办好。如果把他们的嘴堵起来,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这里召公讲到了了解和利用舆论的方法来辅助执政。周天子是高高在上的,他很难了解到底层,甚至中下层百姓的生活,所以要用种种手段,种种人才去全面了解民情,这样才有利于统治。周厉王不听。因此国内没有人敢讲话,过了三年,竟一起叛乱,袭击厉王。厉王逃亡到彘。

这里我们看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开始是要加税,诸侯不乐意呀,你这是要从我们口袋里拿钱!你又不给我们干活,我们还给你朝贡了,新开的地是我们组织人手开的,凭什么给你上税?再说这次答应了,下次再加怎么办?不同意啊,大家都来提提反对意见,引导一下舆论什么的。周厉王也不是软柿子,加强舆论监督,实行□□,不听话就杀。结果诸侯贵族不来了,贡品也不给了,周厉王穷的可能就对周边的人(朝臣、贵族甚至平民)加大力度,说不定中间还有人中饱私囊、诸侯贵族推波助澜,然后人们起义了,把周厉王赶跑了。

要说天子外逃,大臣不得跟随吗?周厉王人缘就这么差,他被赶跑了,大臣之间达成协议,不要他了,“共和执政”。不管这共和执政是周公召公一块儿掌权,还是“共伯和”一个人掌权其他人辅助,天子与诸臣的矛盾的不可调和这么明显的显现出来了。

周厉王跑了,他的家眷没有全跟着跑掉,其中他的儿子姬靖就跑到了召公家里。国都中的人听说了,便把召公的家包围起来。召公说:“从前我屡次劝谏王,王不听,因而遭此大难。现在如果杀死王太子,王大概以为我是记仇而泄愤吧?奉事主人,虽处危难也不记仇,虽有怨气也不发泄,何况是奉事天子呢!”因而用自己的儿子代替王太子,太子竟然得免于难。

我们不知道太子当时几岁,有人推测说还是个奶娃娃,那就可能是被近侍或者其他人送过去的,阴谋论一点,可能是召公早就知道了暴动,提前下手藏起来的。只是走漏了风声,被人发现了,不得不献出了自己的儿子。那么我们想,很可能这位所谓的太子可能不是嫡长子,不过因为他被辅政大臣留下了,所以成了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美丽的姑娘们,你们吱一声不?这么久感觉就我一个人自娱自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